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國防教育員工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國防教育員工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國防教育的對象是?
國防教育重點對象,指在國防建設中起主導和核心作用的人員。包括現(xiàn)役軍人和軍隊編內的職工,民兵、預備役人員,青少年學生和各級領導干部。1.首先,在校學生是國防教育的基礎對象。
2
其次,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是國防教育的重點對象。
3.
第三,黨政領導和各級公務員是國防教育的關鍵對象
4.
第四,工人、農(nóng)民和城鄉(xiāng)居民是國防教育的主要對象。
共青團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和責任是什么?
團員的義務是統(tǒng)一全體團員的意志和行動的規(guī)范,是共青團員應履行的職責。
共青團員的義務: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執(zhí)行黨的基本方針和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團的紀律。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險時準備參軍參戰(zhàn),為保衛(wèi)祖國而獻身。
鄧稼先的一生?
鄧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小學和中學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
1948到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讀理論物理,得到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
1958年8月被任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yè)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這以后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時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鄧稼先繼續(xù)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lián)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男,1924年6月25日生,安徽懷寧縣人,畢業(yè)于美國普渡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手術時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鄧稼先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924年6月25日
去世日期
1986年7月29日
生肖
鼠
鄧稼先,男,1924年6月25日生,安徽懷寧縣人,畢業(yè)于美國普渡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懷寧縣的鄧家祖屋。
1948年-1950年
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yè)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1958年-1967年
領導制造兩彈元勛的工作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并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工作。
22:48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防教育員工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國防教育員工作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