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西化思想的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西化思想的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區(qū)別?
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學生評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qū)別。
教育理念:
中式教育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記憶,強調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成績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以灌輸為主,學生需尊重權威,遵守規(guī)則和紀律。西式教育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興趣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意識。
教學方法:
中式教育以講授為主,教師主導課堂,注重教師對學生的直接指導和控制。常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如講解、記憶和背誦。西式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強調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多采用討論、實驗和研究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
學生評價:
中式教育普遍采用單一的標準化考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注重分數和排名。西式教育更加注重全面評價,包括學習成績、個人興趣、社交技能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主張中西融通的教育家?
在思維理念上主張“融通中西兼容并包”的我國近代教育家是蔡元培。
蔡元培
原北京大學校長
創(chuàng)建國立中央博物院
代表作《蔡元培自述》
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jiān)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7年參與發(fā)起“護國救黨運動”,認為應當清黨但反對殺人;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主要成就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改革教育
如何用教育學尺度來測量中西文明發(fā)展優(yōu)劣?
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建議學習一下王東岳教授的東西方哲學啟蒙課(掃附件圖片二維碼就可以試聽,其實光試聽四節(jié)就已經受益匪淺了,我直接買了,剛聽到康德)。
雖然我并不完全同意王教授的所有觀點,并且在某些數據方面王教授給出的并不完全準確,比如銅鐵的熔點,但是他給出的整套明晰的知識脈絡絕對可以讓你具備更完整的知識結構來作為判斷東西方文明各類差異原因的基礎。
或許你只想就教育這個點去評價東西方文明,但文明作為一個源遠流長、自然演變的客體,要真正理解一個點的差異就必須從源頭理解兩個文明本身的形成和差異,不然所獲得的結論必然膚淺。所以下面我只能膚淺地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明確幾個定義,問題中的西方文明應該指泛地中海古希臘地區(qū)的典型工商業(yè)文明,現(xiàn)在的歐美文明只是其延續(xù),問題中的東方文明應該指中國傳統(tǒng)農耕文明下的科舉體系而非中國如今已經幾乎全盤西化的現(xiàn)代化義務教育。(當然,雖然同樣是數學、物理這些科目,當今中國的教育體系仍然較之于西方更注重實用,這也是文明內在的一種延續(xù))。
西方文明歷經神學,哲學和科學階段,擅長從不實用的理論思維出發(fā),構建完整的抽象邏輯體系,在此基礎上分化研究自然科學,然后再廣泛地加以應用。所以其教育也很注重理論的體系化培養(yǎng),而非拿來就用的功利導向。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歐美的科研土壤總體比國內優(yōu)渥的原因。
▲貧瘠的土地和平靜的地中海促使希臘踏上半農辦工商業(yè)文明的道路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由于其精致農耕文明的背景,所以更注重于人員的穩(wěn)定,其教育和所學也就幾乎全部偏重于社會關系框架的固化上,典型的概括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國古代雖然有四大發(fā)明,雖然有中醫(yī)體系,但這些成就的來源都不是科學體系的形而下應用,中國的這些成就都來自于豐富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屬于技能體系而非科學體系。
綜合以上兩點,中國教育可以認為是技能應用教育,而西方教育可以認為是科學體系教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西化思想的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西化思想的教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