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藝術教育督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藝術教育督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應該在中小學大力推廣書法藝術嗎?
書法的廣義概念范圍非常寬,在浮躁的社會下,書法大多被冠以宣揚自我個性的替代品,然而,在中小學推廣這個意義的書法,不是家長所期待的。
根據(jù)兒童和青少年的特點,在中小學時代打好書寫基礎才是最迫切的,確切的講,大力推廣規(guī)范字書寫教育,才是王道。
一、國家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大語文時代來臨,從實用的角度出發(fā),規(guī)范字書寫從基礎上教會了孩子如何寫得又快又好。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長、國家副總督學,王文湛表示“今后高考主要考語文,英語要考兩次,數(shù)學降低難度,今后高考的區(qū)分度主要在語文,語文主要在作文”。
北大培文賽上,教育部統(tǒng)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老師說“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xiàn)15%考生做不完卷子”。
書法,歷來就被中國人視作素質(zhì)教育的一部分。
早在兩漢時便有“學僮十七以上始試,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钡囊?guī)定,到了唐太宗時期設弘文館,詔令五品以上京官學書,令諸王子臨寫王字。至此歷朝歷代或深或淺地都“以書取仕”,使書法不僅是科舉應試的必修課,曾幾何時也逐漸成為了一個有素質(zhì)的人的“臉面”。
這方面我們近鄰的日本就做得很好,雖然他們已摒棄了漢字在生活中的應用,但漢字書法卻成為了他們生活中充滿儀式感的一門技藝,從而達到“以書束行”、“以書達禮”的一種高雅行為。
回望我們父輩一代,但凡識字會寫的,但凡有過訓練或耳濡目染的,提筆寫來,不論鋼筆、毛筆字,無論章法、筆法…基本上都有一些書法素養(yǎng)在其中。而字寫得好的人,很會令別人肅然起敬,字寫得好的人,大都也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當今書法雖被分解得更細,成為了專職或?qū)I(yè)的一個藝術門類,但卻離人們生活漸行漸遠。因此,在更注重精神生活,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當下,把推廣和普及書法作為素質(zhì)教育一部分,應當有很大的意義。
書法最講究“童子功”。書法中的一些口訣、規(guī)矩,所蘊涵的審美哲理,以及臨帖而背誦的一些經(jīng)典詞章,是一輩子忘不了,能讓人終身受益的。因此在中小學這個年齡段學習書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中小學普及書法教育,應當也有所側(cè)重,應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多教授書法中涵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多講解漢字美的道理;多拓寬學生的眼界,而不應該以應試為主,或限制于某家某派作為學習的對象。
另外,師資力量不足,書法專業(yè)水準欠缺也是制約書法普及推廣的一個原因。因此中小學教授文科的老師,也應當努力提高自己書法素養(yǎng)。
中國書法是獨有的,中國人的道德素質(zhì)也是獨特的,它不應被西方“紳士”型的文明素養(yǎng)所取代。守護這份自信,需要根植于我們博大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而書法正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謝謝邀請。
我覺得中小學應開設書法課,讓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很有必要。但不要設成考試課,而是作為選修。如果將書法設計成必考科目,一是會增加課業(yè)負擔;再者,時下學生學業(yè)科目多,工科、理科等必修科目應予以保證。而書法與文學、美術等應歸“藝術”類科目,除非有志于書法藝術的專門人才要必修、必考外,其他專業(yè)學生應憑喜好選修即可。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也是傳播中華文化的平臺,書法讓漢字藝術化,承載著5000年的燦爛歷史,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特征,傳承書法對延續(xù)中華文明有著重要意義。所以,作為華夏兒女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支持小學普及書法初級課。
在中國文人藝術詩,書,畫,印等眾多藝術中,書法占據(jù)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且漢字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符號,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千百年來的文明成果,中國漢字具有天然的藝術性,既能表達意,音,又能表達象形,這是世界其他文字所不能的,我們理應好好傳承下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藝術教育督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藝術教育督學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ianbaimy.com/post/8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