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精華教育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精華教育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以孔子儒家思想為基礎?
儒家核心思想主張是以仁為核心、為政以德、克己復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民貴君輕。
1、孔子儒家思想:
在政治上提倡“為政以德”,把“德”、“禮”作為首要的統(tǒng)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刑殺;主張“克己復禮”,維護周禮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教學上實施“因材施教”;學習方法上主張“學思結合”。作為教育界的祖師爺,孔子的思想在諸國爭霸和社會變革的時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視。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也就是做國家管理者最高的道德就是愛每個人,現(xiàn)在稱為博愛。由仁則生義,也就是社會關系的基本規(guī)則。由義生禮,也就是國家制度、官吏行為規(guī)范。這是自黃帝以來華夏民族的核心思想。但當時春秋時期,國家制度崩潰,諸侯國各自為政不服政府,并放棄仁,追求武力和利益
”仁和禮”是孔子儒家思想為基礎 的。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于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說,體現(xiàn)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xiàn)了禮制精神,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鬃拥倪@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育實踐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他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學習態(tài)度要端正??鬃拥慕逃枷?,至今仍然有啟發(fā)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美學思想: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tǒng)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認為,一個完人,應該在詩、禮、樂修身成性??鬃拥拿缹W思想對后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謂“仁”,就是強調一種人性的光輝。在孔子語錄中,我們能看到孔子對于君子的標準有著自己的定義,他們能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擁有博大的胸懷,喜歡交志趣相投的人,在貧寒的環(huán)境中也能堅持學習,不改本性等等。其實君子的標準很高,而孔子正是因為這些高標準來衡量一個人,君子擁有了人類本應該擁有的很多美德,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一點在教育人如何為人上有著深刻的意義。
孟子思想精髓是什么?
孟子的思想精髓:
一、性善說,是孟子思想的基石,它貫穿于整個思想體系之中。為人的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善提供了可能;為用教育的方法來解決人的問題乃至社會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他主張人生來都是善良的,都具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這“四心”就是仁、義、禮、智的發(fā)端。
二、“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他系統(tǒng)闡述了“仁政”型社會和諧理論,這一理論以經濟和諧為基礎,以道德和諧為核心,以上下和諧為主干,以善政善教為兩翼。他張“以德服人”,反對暴力治國,認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悅誠服”?!爸孛褫p君”是他“政”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三、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視培養(yǎng)賢才,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為人生最大的樂事。他認為“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他繼承和發(fā)揚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了“明人倫”的教育目的,特別強調學習過程中要有獨立思考和見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精華教育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精華教育思想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