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特殊教育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文藝復興時期特殊教育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特殊教育起源于歐洲盛行于北美?
特殊教育起源于歐洲,決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當時歐洲的生產(chǎn)力水平在世界上占有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歐洲盛行人道主義。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師、醫(yī)生、牧師在開創(chuàng)歐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由于許多特殊教育專家先后移民或?qū)W成歸來,為美國帶來了歐洲特殊教育的先進經(jīng)驗。其中包括特殊教育機構的基本模式、特殊教育所需的設備以及最佳教學方法等,使美國的特殊教育在歐洲已有的教育成就基礎上迅速發(fā)展起來了。
為什么說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以及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shù)匚姆▽W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xiāng)間巡回演出,培養(yǎng)了他對戲劇的愛好。1585年前后,他離開家鄉(xiāng)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后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xiāng)間。這些經(jīng)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早期,又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于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wěn)固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莎士比亞對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現(xiàn)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這一時期,他寫的歷史劇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劇本的基本主題是擁護中央王權,譴責封建暴君和歌頌開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現(xiàn)的是國內(nèi)局勢動蕩的畫面,貴族們聯(lián)合起來反叛國王,但叛亂最終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蕩,后來認識錯誤,在平定內(nèi)亂中立下戰(zhàn)功。劇作中,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達到高度統(tǒng)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為生動,此人自私、懶惰、畏縮,卻又機警、靈巧、樂觀,令人忍俊不禁。
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1596)、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1599)和歌頌愛情又探討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這些劇本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表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與此同時,他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等悲劇3部,作品雖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與喜劇同。莎士比亞還寫有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詩。
17世紀初,伊麗莎白女王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丑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xiàn)實發(fā)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xiàn),創(chuàng)作由早期的贊美人文主義理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特殊教育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特殊教育家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