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教育的心理學名詞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幼兒教育的心理學名詞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學前教育學的名詞解釋?
學前教育主要研究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保育學、學前兒童發(fā)展科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觀察、分析3-6歲幼兒的身心活動,在幼兒園、托兒所等學前教育學校和機構進行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教學、品行培養(yǎng)、智力開發(fā)等。
該專業(yè)畢業(yè)學生可以從事學前教學、兒童教學、智力開發(fā)等崗位。
記憶恢復現(xiàn)象學前心理學名詞解釋?
記憶恢復指在學習某種材料以后,延緩回憶比識記后立即回憶在內(nèi)容上更為完全的記憶現(xiàn)象。它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P.B.巴拉德在1913年發(fā)現(xiàn)的。記憶恢復的現(xiàn)象兒童比成人普遍;學習較難的材料比學習容易的材料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學習程度較低時比學習純熟時更易出現(xiàn);記憶恢復的內(nèi)容大部分處于學習材料的中間部位。
心理學各種術語和解釋?
1、從眾心理:簡單地說,人云亦云,例子:一人在路上抬頭看,邊上可能很多人也會跟著抬頭看天空,其實可能什么都沒有
;2、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例子不舉了;
3、甜檸檬心理:自己有的一些東西不喜歡或不好,但不能丟掉,就當甜檸檬接受;
4、首因效應:就是第一印象對人的重要性;
5、近因效應:就是最近發(fā)生的事情會影響你對某人的判斷,最近的印象占主導,忽略以前對他的了解;
6、刻板效應:傳統(tǒng)的觀點,如認為北方人都比較豪爽而南方人都比較小氣等;
7、南風效應:來自一個寓言故事,北風和南風比賽誰厲害主動吹跑行人的衣服,北風很猛烈自認為會贏,而南風很溫和,最后反而南風贏了。個人認為跟中國的太極思想很像,人際交往上以柔克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8、羅森塔爾效應(皮革瑪麗翁效應):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個實驗,隨便給學校老師一份名單,說這些孩子比較聰明,結果8個月后回來再測試,這些孩子果真比其他人要優(yōu)秀。可見,如果你認為自己或別人行,就可能真的行,反之,對別人或自己就是負面的影響,因此,生活中要多鼓勵。
9、巴納姆效應:是一個雜技演員的名字,他的表演男女老少哦都很喜歡,學習這個效應的內(nèi)容很長,我總結了兩點:一、人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暗示和影響如打哈欠會受別人影響;二、一些籠統(tǒng)的話更能讓人接受,如:你是一個性格有時候外向有時候內(nèi)向的人,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尊重你,你可能會有一些缺點等等,這些籠統(tǒng)的話讓人更容易接受。
10、光環(huán)效應:放大人的優(yōu)點或缺點,以偏概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教育的心理學名詞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教育的心理學名詞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ianbaimy.com/post/6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