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孔孟教育思想你更贊同哪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孔孟教育思想你更贊同哪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孔子學說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融和天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
1、仁政。主張“民本思想”,“輕刑薄稅”,“聽政于民”,“與民同樂”。
“和”既是政治手段,亦是政治目的。
2、中庸。講究中和、庸和各方,和諧、團結、和平天下。
3、講大義。儒家思想弘揚英雄主義,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仁者必有勇”。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所以儒家思想,總能化天下干戈為玉帛,容和四海為一家!
孔子學說是儒學理論的基礎及主干,是儒學最重要的部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儒學作為歷代統治階級的治世思想,起到了穩(wěn)固社會結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滲入到每個時代的各個領域,對我們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在價值觀的形成、人生目標的確定、立世處事的方式等各個方面有著儒學的印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該如何正確看待和評價儒家思想和儒家學說?孔孟與老莊誰更偉大?
過去思想的大小短長,得拿現在和將來需要的尺度來測量。
林語堂曾說:行為尊孔孟,思想服老莊。最古老的思想《易》說,一切皆變。一切皆在不停地排列與組合。過去永遠只是現在的一部分,現在永遠只是將來的一部分。
現在和將來需要老莊孔孟,他們都了不起。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比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晚生十幾年,比耶穌基督早生550多年。孔子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征在。生孔子時父親已70歲。母親才17歲。3歲喪父。17歲喪母。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孔子得到了鍛煉,使他意志堅強,人格高尚。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多才多藝,身體健壯魁梧,行動敏捷,能文能武。精通六藝:禮(禮節(jié))、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書寫)、數(計算)。
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人們熟知的一句話,這是儒家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養(yǎng)的系統程序,如果把“治國”理解為國家做貢獻,把“平天下”理解為為人類做貢獻,那么這句話也應該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座右銘。
孔孟之后,儒學逐漸成為了官學,每個知識分子幾乎都是儒者,但遺憾的是,后世儒學的隊伍浩浩蕩蕩卻沒有把儒學發(fā)展多少,反而使之疆化了,在近現代一度成為中國社會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思想障礙,如今中國要發(fā)展,中國文化要發(fā)展,都不能繞開對儒學的發(fā)展,因為中國人民基本上還是儒家的。海內外興起的“新儒學”就是一批學貫中西的現代儒家致力于儒學改造與發(fā)展。努力使新儒學成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魯迅筆下的“吃人的禮教”可在20世紀偉大的思想家伯特蘭?羅素筆下是這樣子的:
儒家很成功地使整個中國保持了優(yōu)美的風度與完善的禮節(jié)。這種禮節(jié)并非限于上流社會,貧困的人民也很講究。歐洲人常以為這是懦弱,其實這才是力量,中國人借著這種力量,到目前為止,征服了所有征服他們的人。
儒家思想貫穿中國社會幾千年,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對中國民族獨特氣質的形成作用是不可磨滅的。當然,也有其保守和沒落的一部分。2000年前的思想,隨著經濟情況的改變,社會政治制度的更新,這種思想方案當然不可能用來解決今天的問題。應該說,中國現如今最需要的是科學技術和民主法制。這是儒家思想所不具備的,何況儒家學說并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全面需求。只有建立新的思想體系,才能為中華民族的氣質內容增添更深遠的內涵。
同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儒家和道家沒有高下之分。世界10大思想家的座次里,孔子牢牢地坐在首位,老子名列世界10大作家之首,不論東方還是西方,沒有哪個清醒的思想家敢小覷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中國的現代化不可能通過對中國文化全盤否定而實現,未來的中國文化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和發(fā)揚光大!。
這個應該在學術研討會上去討論,讓那些專家學者,拿出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但題主提出來我就斗膽說幾句,孔孟思想是一種入世之說他是積極向上的,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最適合這種思想的生長,和植物一樣,它也得選擇適于自己生長的土壤,所以說,孔孟思想植根于東方是根深蒂固的,雖然被屢次打倒,但它生命力極強還是屢次被人們推上思想界的最高殿堂,不用舉什么例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言談舉止,無不有它的存在,如影隨形,記的有一個賢哲曾說過,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其實孔圣人只不過是把人們日常所為梳理系統的歸納了一下集之于大成,人本來就是應該這么生活的,如圣人所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囯乃滅亡,這是何等的精譬,溫故知新,不覺的觸目驚心嗎,還有克己服禮,簡單的四個字,就告訴了我們應該怎么做人,不克己的結果就是物欲橫流,不復禮就是人們沒有一個道德標準的準繩,暢所欲為,皆為己用,豈不亂了整個世界,孝悌忠義,那個字不是我們現在社會極為需要的,他的思想既方便了統治者的領導,同時也限制了君權無限大,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就是提倡了民生,那些敏感的話題咱們就不一一例舉了,打倒孔家店,在五四運動時,在封建朝代未期可以提,因為人們要沖破束縛,解放思想,而現在則不然,我們極需要一種思想來歸正我們的視聽。老莊之說,則為遁世,現在常說孔子問道于老子,好象老莊就成了高大上了,老子所著道德五千言,屬于哲學范疇,講清凈無為,淡泊名利,反正都是一些囫圇話我也看不懂。說什么物極必返,反過來又說孰知其極??偟谜f吧,孔孟思想和老莊哲學,就如一場盛筵,肥膩吃夠了,就想來點清淡的吧,比如說仕途不得意了,就來研究一下老莊哲學吧。淺見,謝謝。
孔孟是有所為而為。以天下為己任,做一件事是有明確目標的,做一個人是有固守的原則的。
老莊是無所為而不為。道法自然,我不求什么,一切自有自然之意,而且喜歡反著來,什么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莊周夢蝶,蝶夢莊周。
這兩者都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對有些事我們就做老莊,看淡就好;對有些事還是做孔孟,要有原則與目標。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注重的是人的社會屬性,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哲學;
道家注重的是人的自然屬性,探討的是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如何自然的,逍遙的度過一生,是人作為自然產物的處世哲學!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必須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須學儒家;
同時一個人還要與自己相處,就可以參考道家。
儒道是互補的關系。
對于孔孟之道和儒家思想大家怎么看?
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為少數階級集團的統治靠思想麻痹和統治下層廣大民眾而維持一個一般意義上穩(wěn)定的農業(yè)社會所需要的了。而現在所面臨的則是全球國家架構體系基本固定,世界處于現代科技和經濟實力競爭的時代,這個時代處于科技和軍事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沖突的邊緣,國家間,族群間的矛盾和競爭異常激烈,如何防止戰(zhàn)爭沖突一旦發(fā)生,國家間的相互入侵是這個時代的根本問題。因此什么樣的思想能武裝團結和號召本民族并凝聚起巨大的向心力和斗志才是眼下不可或缺的。因此孔孟之道已經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精神力量。
我認為現代社會的人更應該去學一下儒家思想,原因有三,
第一,對個人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就拿論語為例,它教你對學習應有的態(tài)度,對長輩應有的態(tài)度??梢哉f是一個人的行為準則。
第二,對于家庭而言,子女該怎樣去孝敬父母論語里也有,只有每個家庭家庭和睦了,社會才能和諧。
第三,對于社會而言,人人講誠信,社會才能有序的進步。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幫助你。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吸其精華,棄其糟粕。儒家道家思想,古代統治者一直奉為神明,是他們統治人民的金科玉律,是用來麻痺和欺騙人民的教科書,。如:君為臣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忘,夫為妻綱,夫可休妻打妻,父為子綱,子無條件服從。這三綱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奴役了人民幾千年,難道不應批判嗎?還需繼承嗎?
儒教道家,有惡劣的一面,也有進步的一面,。那就是如何做人,如何愛人,如何待人,。其中治學,禮儀,孝道等,仍然可以借鑒,仍然可以繼承,仍然可以提倡并加以光大。
總而言之,取儒道兩家的精華,結合現代社會的狀況,形成一種新的治國理論,提高國民素質,將國家繼續(xù)建設得更加強盛。
科學與民主,是社會發(fā)展的兩大支柱??茖W關乎人與自然關系,民主關乎人與人關系。儒家對科學是一無所知、一言不發(fā)。對民主則是全力圍剿。儒學的核心是九個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治國是重心,為統治者出主意。什么主意?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扼殺民主,維護封建專制。辛亥革命推翻專制,建立共和。共產黨解放軍解放廣大民眾,工I農大眾翻身做主人。這就是新中國,、發(fā)展科學,發(fā)揚民主,民富國強。有人死抱住儒家不放,說明孔儒根深蒂固,總想死灰復燃,而建立新文化還任重道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孔孟教育思想你更贊同哪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孔孟教育思想你更贊同哪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