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特殊教育示范學院建設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特殊教育示范學院建設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景德鎮(zhèn)市特殊教育學校怎么樣?
簡介:景德鎮(zhèn)市特殊教育學校始創(chuàng)于1989年,1992年遷入現(xiàn)址,是江西省唯一一所集聾、盲教育為一體,為殘疾學生提供康復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建設中的省級示范學校。注冊資本:40萬人民幣
瑞安市的教育科技發(fā)展狀況是怎樣的?
瑞安市擁有小學99所,在校學生10.21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0%;初中54所,在校學生3.79萬人,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全市有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1.84萬人;中等職業(yè)學校6所,在校生0.89萬人;初中畢業(yè)生升入高中段各類學校比例為97.1%;全國高校統(tǒng)考上線率和錄取率分別達到81.8%和82.0%。全市擁有幼兒園314所,在園幼兒5.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397人。已批辦的民辦教育機構達343個。全市省級以上示范學校15所,市級示范學校30所,市級素質教育示范學校6所,市級現(xiàn)代化學校12所,省級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9所,省級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62所。全市98.2%的初中和100%的小學儀器設備達到省教育裝備Ⅱ類以上標準。浙江省瑞安中學,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1959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中學,1981年被列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200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且同年12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國際永久編號為4073的小行星為“瑞安中學星”。浙江省瑞安中學創(chuàng)辦于1896年,前身為瑞安學計館和方言館;1902年,兩館合并為瑞安普通學堂。此后校名幾經變更,先后稱“瑞安公立中學堂”、“瑞安縣立中學?!?、“瑞安縣立初級中學校”、“瑞安縣立中學”,1955年始稱浙江省瑞安中學。瑞安市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106家。
特殊教育的原則?
主要原則有:
①、早期教育原則。即及早的發(fā)現(xiàn)問題給兒童以適當的教育和訓練,保護殘余感官能力,抓住關鍵期;
②、補償教育原則;即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用健全的器官來代替缺損組織的器官功能;
③、個別教育原則;即根據兒童身心發(fā)展水平,制定個別的教育教學方案和和多采取個別教育、個別訓練、個別輔導的方法。
④、系統(tǒng)教育原則,即從家庭、學校、社會等幾方面,從教育預防、教育訓練、勞動就業(y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統(tǒng)籌安排特殊教育,鞏固特殊教育的成果,使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在我國有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分,特殊教育是對智力,身份等方面有殘疾的孩子進行教育的學校,特殊教育的 原則是教給孩子一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常識 以及語言,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知識。
1、早期教育原則
早期教育原則認為,應盡早地抓住時機,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教育和早期訓練。
2、補償教育原則
補償教育原則認為,特殊教育過程中,要針對特殊兒童不同的身心特點,盡量用健全器官來代替受損器官的組織功能,充分地發(fā)揮兒童內在的潛能,增加特殊兒童的適應能力。
3、個別化教育原則
個別化教育原則認為,要根據特殊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制定個別化的教育與訓練方案,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4、系統(tǒng)教育原則
系統(tǒng)教育原則認為,特殊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特殊教育應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從醫(yī)療養(yǎng)護、教育訓練、就業(yè)培訓三個方面,不斷地鞏固和發(fā)展學前教育、學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訓練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特殊教育示范學院建設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特殊教育示范學院建設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