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推崇藝術教育的人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推崇藝術教育的人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藝術之父?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著名畫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他的繪畫風格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1585年左右,意大利畫家誰創(chuàng)建了美術學院?
1585年左右,卡拉齊兄弟在波倫亞創(chuàng)建了歐洲最初的美術學院,從此美術教育開始擺脫傳統上那種師傅帶徒弟的作法,走上了有組織有系統地教授理論和技能的道路。這樣的方式,深深影響著美術的發(fā)展,以后那些更有勢力的美術學院的作用,就是明證。
阿尼巴爾·卡拉齊(1560--1609)在卡拉齊兄弟中最為著名,成就也最為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術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盛期文藝復興大師。
為什么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推崇手工藝?
19世紀末,在英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威廉·莫里斯的“美術家與工匠結合才能設計制造出有美學質量的為群眾享用的工藝品”的主張影響下,英國出現了許多類似的工藝品生產機構。1888年英國一批藝術家與技師組成了“英國工藝美術展覽協會”,定期舉辦國際性展覽會,并出版了《藝術工作室》雜志。
威廉·莫里斯的工藝美術思想廣泛傳播并影響歐美各國。但是,由于工業(yè)革命初期人們對工業(yè)化的意識認識不足,加上當時英國盛行浪漫主義的文化思潮,英國工藝美術的代表人物始終站在工業(yè)生產的對立面,進入20世紀,英國工藝美術轉向形式主義的美術裝潢,追求表面效果,結果使英國的設計革命未能順利發(fā)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業(yè)革命稍遲的國家。
而歐美一些國家從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得到啟示,又從其缺失之處得到教訓,因而設計;思想的發(fā)展演變快于英國,后來居上。
如何理解藝術要為人民服務?
世界上的任何產品,都是為消費者服務的,否則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藝術,也是一個產品,只有貼近人民的生活,讓人民看的懂,能夠起到啟發(fā)人的思想的作用,陶冶人的情操,這樣的藝術才有價值。這也就是,藝術要為人民服務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首歌,沒有人喜歡聽;一個電影,沒有喜歡看等等。這樣的藝術,就不能算是藝術,只能說是一個作品。
藝術為人民服務。此時提起著名的書畫家齊白石先生。當時國家領導稱為人民的藝術家。他崇尚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但應學古人必難脫骨法。所以思維轉變洗心革面。追尋自己的風格,自己的藝術人生道路。齊白石先生作品貼近生活出基層。從農民生活中喜見樂聞小事小景進行創(chuàng)作。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齊百石老師親近自然,從農村的瓜果、魚塘里的蝦蟹、及禽鳥入畫。還有他那個性的人物畫,真情地展現。齊老先生的藝術風范,他從百姓生活題材創(chuàng)作,有得益于百姓。又使百姓推崇成就藝術大家。曾我老師說過藝術有三個‘藝、益、億,第一個藝是藝術的‘藝’,繁體字的藝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云?執(zhí)行于云上,比較虛無縹緲的,讓你感覺云里霧里。第二個就是益智的‘益’,藝術家先追求的藝術要滿足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獲益,才能使其他人受益。最后就是‘億’。意識含量出場的作品數量要多,百姓、藏家、機關政要都有你的作品。最終你的作品升華,到一定高度,自己獲益得更大的財富價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推崇藝術教育的人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推崇藝術教育的人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