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教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思想政治教育教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學課堂教學設計理念?
設計時重視學生思考。重視學生體驗,重視學生表達。課堂教學中。教學要充分體現課程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養(yǎng),身心素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可次性和量化性。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能力是什么學科?
是思想品德
1.思想品德學科知識與能力。掌握思想品德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綜合運用思想品德學科知識的能力。
2.思想品德課程理論知識與能力。了解思想品德課程理論的基本知識,明確思想品德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標;理解《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的課程內容標準、活動建議,領會其蘊涵的課程設計思想與方法,具有思想品德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學基本理論知識;理解《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的教學建議,領會其蘊涵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理念,具有思想品德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
4.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評價理論知識與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評價基本理論知識;理解《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的評價建議,把握其教育教學評價要求與標準,具有實施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評價的基本能力。
現在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能力就是政治。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本套教科書將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專門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tǒng)性。小學涉及30部法律法規(guī),中學涉及50部法律法規(guī),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社會反響
由教育部統(tǒng)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這三科教材于2017年9月在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
高中政治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政治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是
1.指導思想 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 程方案(實驗)》和《課程標準》),加強和改進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本學期 高一政治備課組將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 課題研究為主線,以學校的工作計劃為指南,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 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促進學 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促使教學實效的提高。
2.教學目標和要求 用科學的發(fā)展觀,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教育理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 育,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思 想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統(tǒng)一起來;針對高中生成長階段的 特點。
有以下幾點:
1. 實踐性思維。高中政治課題研究應該貼近現實、貼近生活,關注實踐問題,探索實踐中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應該立足于實際問題,注重調查研究,結合具體案例,從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2. 科學性思維。高中政治課題研究應該具有科學性思維,注重理性思考、嚴謹分析、科學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科學研究社會問題,探索問題的原因、機理和解決方案。
3. 主題性思維。高中政治課題研究應該注重選題、確定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研究,遵循“問題導向、目標明確、研究深入、實際有效”的原則,深入挖掘問題根源,深入剖析問題本質,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4. 創(chuàng)新性思維。高中政治課題研究應該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深入研究、思考和探索,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新的方法,開拓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
5. 實用性思維。高中政治課題研究應該注重實用性思維,研究成果應該具有實用價值,具有指導公共政策和實踐的意義,能夠為實際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教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教案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